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表面温柔实则强势的家长,特别爱用这几个方式,假扮“好父母”

时间:11-30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156

表面温柔实则强势的家长,特别爱用这几个方式,假扮“好父母”

以前我的小学老师经常说,学生是家长的一面“镜子”。家长自己好,才能养出好的子女;学生平时人品好、表现好,也能说明父母不错。但是,见识到更多真实情况后,却让人开始怀疑。有时候,好学生真的不代表有“好父母”,在他们的家庭培养环境中,可能充满无奈,不得不过早地跟生活妥协。强势的家长,特别爱用这几个方式,假扮“好父母”家长树立一定的权威,是管教后代的必要方式;否则家庭缺乏秩序,便会肆无忌惮,惯坏了下一代。然而,很多家庭却扭曲了培养理念。或者“穿新鞋走老路”,表面上想做尊重学生的“好父母”;从不发火、从不打骂。实际上,一些语言的攻击或者极度控制欲的表现,却跟真正的关爱和教导相差很远。表面温柔实则强势的家长,有些常见的表现。第一种,唉声叹气;靠激发子女的愧疚感,达到目的。例如看到学生成绩不理想,不会直接询问考不好的原因,也不催促。而是当着学生面,大声叹气,表现出“失望而又不能出口责备”的样子。成年人其实很容易看出来这种举动令人反感。但学生阶段,我们天然地重视父母,这个压力就转化过来。第二种,“比惨”,用这个方式来忽视学生面临的压力。比如放学回来对着试卷想哭,已经很努力了还是成绩提不上来。好家长会先表达同理心和安慰,等心情平静后看看是否学习方法出现问题还是怎样。情商低的父母说“有压力才有动力”;甚至你说一句上学累,他们说十句“上班累”,在比惨中告诫学生“闭嘴”。第三种,表面上给你自由,实际上高度控制,还想赢得“贴心”美名的家长。这种情况,可能比单纯脾气暴躁的父母,更加让人“窒息”。因为在外界看来,尤其是缺乏智慧的长辈那里,很难设身处地用学生视角去评价一件事。他们喜欢看表象。比如一位母亲让学生在两种食物之间选择。可是即使学生说自己喜欢A,而家长心里希望B,那么她会间接地拒绝真实选择,直到学生换成B才行。拎不清的人会认为“多开明和体贴的母亲”,实际上在用最压抑的方式控制子女。令人伤心的家长,很难意识到子女为何疏远自己教育心理学上,有个知名的论断:当家长不爱子女时,他们不会停止爱你,而是停止爱自己。有时候笔者真的很不解,为何我们的理念中,处处谈“一切为孩子”。但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,似乎又只讲控制、讲权威,很少重视学生们的人格和被关爱的需求。尤其是一些“表象”跟实际不符时,子女就像电视剧里“受委屈的正派”。有多少道理都不能讲,只因“反派”是父母这种身份。但一个人总会逐渐从过往扭曲的家庭关系中,逐渐清醒和抵制。这就是为何,不少“好学生”,长大后更容易跟家长淡漠的原因。有位名人讲过,家庭中原本看似和谐的关系突然瓦解,那是其中长期受压迫的一方不想再忍耐了。但令人伤心的家长,却很难意识到,自己做出多少叫人痛苦的举动。就比如上面谈及的第三种表现,让子女选择“喜欢的东西”。看似给你自由,实则完全没有选择,最后唯有选了母亲喜欢的才罢休。这跟木偶有何区别呢?如果懂得换位思考,家长上班时喜欢这种“嘴上让你选、实际他做主”的领导吗?但我们的教育中,经常出现“只谈身份不讲道理”的情况,做了父母就等于一切“为子女好”。甚至有些家长,他们心里非常清楚,自己没那么爱儿女、不想付出太多。“爱是常觉亏欠、不是常觉亏本”的道理,他们也懂。然而我们的文化,崇尚的是“秩序”;所以这类家长里几乎也没多少愿意主动承认的。因为家长即使心虚,也能靠“传统美德”约束和打压后代:只要生养了你,你就不能说父母任何不对。【结语】对家长的“方向教育”,需要学生、学校、社会共同进步。良好的家庭,不会避忌学生所谓的“逆反”;一个好的家长,也会跟着子女共同进步和更新自己的认知。话题:你身边有这类现象吗?(网络图片,不代表具体人物)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